专家:助力稳增长 各类政策需协调配合加力显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业内专家认为,明年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挑战,本次会议明确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有助于保持政策力度,聚焦关键领域持续发力,确保明年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合理增长。
 
  此次会议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其中,“稳增长”排在第一位。
 
  “稳增长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基调。”太平洋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尤春野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两个边际向下的压力,一是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调整,但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不会立刻消失;二是出口出现下行趋势。所以,短期之内稳增长政策发力更具必要性。本次会议提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预计下一步经济增速、居民就业和物价稳定是宏观政策主要的调控目标。
 
  对于明年经济工作,此次会议强调,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这一表述为2023年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调。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看来,强调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将稳增长放到了首要位置,这实际上体现出发展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困难的根本出路;同时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这抓到了问题的核心,市场信心对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将产生重要影响。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稳增长目标,离不开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
 
  此次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预计2023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将保持在2.8%左右,与今年基本持平,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也不会明显低于今年的3.65万亿元。
 
  “这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速回升,同时也能抵消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带来的影响。”王青表示,2023年上半年,各地财政部门促消费政策有望持续加码,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财政政策方面,通过政府加杠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或将成为一个发力的关键。”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在资金来源方面,可以通过发债或者创新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手段,实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货币政策方面,总量上来看,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今年第二次降准,并于12月5日落地。今年以来,两次降准共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超万亿元。结构上来看,今年以来,精准设计并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创设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四项专项再贷款。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支持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此次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2023年货币政策可能将主要聚焦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融资成本。结构性政策方面将有一些创新。”徐洪才表示。
 
  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方面,会议指出,“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产业发展是必然要求,现阶段更加强调与安全并举,或许突出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上;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基础研究、实验室研发、产业化前期以及大规模推广阶段,都有望得到政策的配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