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接续发力 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在经济回稳处于最吃劲之际,“组合拳”频出,释放政策暖意。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会议指出,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19项接续政策,是对5月底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扩围。包括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投资;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等内容,意在带动有效投资,刺激宏观经济总需求,支持下半年经济加力巩固。
 
  当前,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有小幅波动,恢复基础不牢固。近几个月来,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成效逐渐显现,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居高难下,国内本土疫情多点散发频发,叠加7月以来高温天气等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有所加大。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精准控制疫情传播,有效实施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强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民经济继续恢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但也要看到,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恢复势头边际放缓,巩固经济回升的基础仍需加固。
 
  近期,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接续出台,力求在最短时间抢抓时机。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随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基础设施基金,并完成首批资金投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为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而基建所带来的投资乘数效应会推动企业的生产投资活动更加活跃。
 
  8月24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总规模6000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按照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比例为20%进行估算,预计带动项目投资最高可达3万亿元。这意味着,总规模6000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进一步带动有效投资,让资金的撬动作用更好发挥出来,对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兴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有望持续加码。
 
  信贷端也在持续释放积极信号。8月22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分别较上一期下降5个和15个基点。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LPR再次出现非对称下降,即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降15个基点。业内专家表示,此次5年期以上LPR下降,将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新增和存量房贷利率,减轻大多数贷款购房者负担,激发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将与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等措施形成“组合拳”,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国常会提出,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各地要充分利用好既有政策工具,在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同时,将相关政策与“保交楼、稳民生”等政策相结合,推动房地产市场良性健康循环发展。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出台,向市场主体传递出积极信号。专家表示,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有望通过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等得到解决,有效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更好助力稳经济。此外,粮食、能源安全,人民群众及农业用水等问题均有望得到更好保障。
 
  确保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切实发挥效用,需要各部门、各地方政府在实干中落实。本次国常会强调,“国务院即时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国务院大督查将地方稳经济工作纳入督查和服务范围”。从稳定经济的角度出台一系列支持经济的措施至关重要,而不打折扣的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也是重中之重。因此,督促落实对稳增长的意义不容小觑,政策执行力的提升是助力稳增长的关键驱动。可以预见,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及接续政策将持续见效,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将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为稳定的预期,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也将不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