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

  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经济活力、就业吸纳的“蓄水池”。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更是被列为“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稳住中小微企业,就是稳住市场主体,也是惠民生、促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9月7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金融管理部门负责人就金融如何更好支持中小微企业,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从整体上看,随着前期纾困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局面,企业融资便利性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93万户,同比增长29.5%。7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93%,较去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
 
  不过,我们必须看到,尽管目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但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面临着原材料等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疫情灾情影响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还需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固本培元。
 
  首先,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要求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目前仍然处于常态化货币政策区间,不搞“大水漫灌”。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余额的增速和疫情前大体相当,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了稳定的货币环境。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比较大,有能力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局面。下一步,一方面,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政策工具,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其次,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要求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等引导,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从本次政策例行吹风会的相关介绍中不难看到,无论是过去两年的金融支持还是下一步的工作安排,“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的政策精神一脉相承。具体来看,央行将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的定向支持、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使用等,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更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根据最新公布的政策,人民银行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将在今年剩余4个月之内以优惠利率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支持其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这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专门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可有效调动地方法人银行的积极性,撬动小微企业贷款较快增长,引导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进而实现精准滴灌的政策目标。
 
  再次,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要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除了加大支持力度和通过结构性政策精准滴灌,更好支持中小微企业,离不开服务模式的创新。在政策引导下合理利用数字信贷、完善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和框架体系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例如,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可解决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被占用导致的资金周转困难,也可以指导金融机构基于中小微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合同、物流等信息展开授信,有效补齐传统融资模式在服务小微民营企业及农户、个体工商户方面的短板。这也是下一步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发力点。
 
  当然,好的政策落地需要多方合力。贷款风险分担补偿、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营商环境的优化等离不开财政、工信、税收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合力,而金融政策的有效传导也需要金融机构不断优化内部考核机制来确保落地。
 
  我国的经济韧性强、政策空间仍比较大,金融纾困助企后劲足,我们要抓住这些优势,对资金有迫切需要的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通过精准高效的政策支持,系统性政策布局,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企业“输氧供血”,助力经济固本培元、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