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几家抬”逐渐形成合力 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持续改善

        今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贷款新增3.1万亿元,同比多增5516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新增1.8万亿元,是2018年全年增量的1.4倍。截至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45.7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11.3万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为2634亿元。

 

  前三季度,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9644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64%;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1827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新增减税1619亿元。
 
  以上数字,只是2019年以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双管齐下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此表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加大。
 
  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等一系列利好措施年内持续落地,有效激发了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同时,货币、财税等部门综合施策,健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机制,共同为“小企业”搭起“大舞台”。
 
 
融资支持增上去
 
 
  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而言,如何顺畅获得金融活水滋养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为此,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强化信贷政策引导,推动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尽管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主要着眼于总需求,但央行仍力图通过有扶有控的政策导向,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对《金融时报》记者说,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构建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覆盖面,继续发挥好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的定向调控、精准滴灌作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等办法,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不仅如此,人民银行改进完善宏观审慎评估(MPA)相关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等的支持力度,坚持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比如,将定向降准城商行使用降准资金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情况纳入MPA考核,于今年年底前落实到位;自2019年三季度评估时起,将LPR运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MPA的定价行为项目考核。
 
  利用债券市场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也是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途径之一,主要包括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加大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发行力度、拓宽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据统计,截至2019年9月末,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支持70家民营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567亿元;已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508亿元,比2018年全年发行量多263亿元;已发行商业银行永续债4550亿元。
 
  “进一步强调对小微民企的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非常必要且及时。”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我国要进一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民营和小微企业在下一阶段稳增长中将发挥关键作用。
 
  据了解,人民银行将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构建竞争充分、成本适度、风险可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长效可持续机制。一是要指导金融机构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坚持竞争中性原则,避免所有制歧视。二是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政策传导机制,构建差异化、多层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三是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债券市场体制机制,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拓宽小微企业资本补充渠道。四是要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改善营商环境。
 
 
税费负担减下来
 
 
  江苏省东海县是闻名全国的“水晶之乡”。目前,全县有5000余家水晶加工企业,带动近30万人就业,年交易额达200亿元,电商交易额超80亿元。
 
  在当地著名的东海水晶城,3000多户水晶商家以及络绎不绝的客流让6000多平方米的交易大厅热闹非凡。这其中,97%的商户能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每月减税共计200余万元。“减税为企业节省了资金,拓展了发展空间。”东海县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睿就是这“97%”中的一员。
 
  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作为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先手棋”,2019年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出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措施,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标准从3万元以下提高到10万元以下,放宽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并加大优惠力度。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增值税减税政策效应季度分析报告》显示,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标准,显著改善了月营收3万元至10万元的企业经营状况。这部分企业营业收入提升幅度高达8.7%,盈利水平提高幅度在1.5%左右。
 
  在王静文看来,减税降费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也是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一环。通过减税降费真正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才能让他们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比如,关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新政放宽了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扩大了小型微利企业覆盖面,并加大了减税优惠力度。其中,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标准上限改革前分别为100万元、工业企业100人(其他企业80人)和工业企业3000万元(其他企业1000万元)。改革后,政策明确将上述3个标准上限分别提高到300万元、300人和5000万元。
 
  “在一年前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我作为唯一一家与会的环保企业负责人发言。如今,进一步减税降费政策有效落地,民营经济真是迎来‘大礼包’。”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屹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公司2019年预计减税规模为2200多万元,节省下来的资金全部投入研发创新。艾可蓝已先后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企业成长之星名单,在环保行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税务总局减税办常务副主任、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表示,减税降费政策增强了创业意愿,提高了市场主体活跃度。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市场主体(含个体工商户)办理过涉税事项的有776.7万户,月均新增86.3万户。
 
 
“几家抬”打好政策组合拳
 
 
  实际上,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是一个部门能单独解决的。“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能只盯住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纾困民营和小微企业,应多部门联合,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协同推进,同时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保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因此,继续发挥好“几家抬”合力,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成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的一个实施方向。以“财税+金融”政策为例,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提高到1000万元,对贷款担保损失或计提的损失准备金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等政策性引导较强的地方进行奖补;对小微企业实行普惠性税收减免,加大对创投企业所得税减免支持;持续加大对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加大金融企业考核激励,将服务小微企业成效作为金融机构绩效评价的重要加分事项……这些措施都对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意愿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另外,推动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合理确定风险分担比例,不断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人社部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扩面增量,为符合条件的小微客户提供担保和贴息支持。截至2019年9月末,创业担保贷款余额为1381亿元,同比增长32.7%。
 
  值得注意的是,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更多合力在共同保障民营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纵向看,国务院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有序推进,各级政府部门也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引导、政策支持和培育服务。横向看,发展改革委精简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法律培训等服务;司法部创新拓展公共法律服务,保护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物权、债权、股权等合法权益;农业农村部明确金融支农的重点领域、重点产品、保险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人民银行试点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税务总局进一步精简办税资料;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还联合加强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传达的一个理念是‘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依靠市场主体活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只有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才能确保市场充满活力。”王静文说,这就凸显出“几家抬”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