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利率汇率等多重目标需兼顾

  人民银行7月12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5.11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6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

  “整体来看,金融统计数据基本符合预期。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1万亿元,各项贷款增加13.27万亿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业内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6月融资总量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尽管当前信贷增速受去年信贷高基数和一些短期扰动因素影响,但节奏更加均衡,对经营主体支持“实”的成分进一步得到体现。总体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总量增速放缓 不改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5.02万亿元,同比增长6.2%。6月M2增速有所回落,市场专家认为,要剔除特殊年份的基数因素影响。“2023年是疫情平稳转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显回升,导致基数较高。”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从剔除基数影响的两年平均增速来看,2023年和2024年6月末的M2平均增长8.7%,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叠加资管产品募集增速回升较快,6月末同比增长11.6%,较大程度上分流了银行表内存款。
  对于包括信贷等金融总量指标增速下降,市场也有多重解读。“总量层面,实体融资需求待修复,规范存款‘手工补息’影响持续,政策引导淡化信贷‘规模情结’等因素共振,金融总量数据短期有‘挤水分’效应。”业内人士表示。
  实际上,总量指标的下滑并不意味着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下降。《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浙江某制药公司去年向某国有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5000万元,今年因经营收益较好、资金宽裕,为降低成本,开始提前归还贷款。某上市能源有限公司2023年初申请银行贷款1.6亿元,用于数字化工厂项目设备更新改造采购设备,今年5月,为降低资产负债率及节约财务成本,利用自有资金提前归还了全部银行贷款。
  “客观上也要看到,企业以存款偿还贷款,会导致存款、贷款同时减少,反映到统计数据上,就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信贷等同步减少。但除了企业减少了些利息收入,银行减少了些利息支出,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受到实质影响。”业内专家认为,总之,对当前金融总量指标增速回落要理性看待,这是有效融资需求偏弱、打击资金空转、债市分流存款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更重质效结构调整 优化力度增大
 
 
 
  实际上,对于今年以来M2和人民币贷款投放总体放缓,人民银行已通过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等渠道多次发声解释。面对经济结构的加快转型、房地产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和直接融资的发展,人民银行很早就预见到信贷需求会出现“换挡”,当前,我国货币总量已足够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靠增量,货币信贷的高增速已难以维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货币政策要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在信贷结构有增有减等方面见到实效,更好适配高质量发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更加积极。“4月创设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5月又推出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紧盯焦点领域,加大金融资源支持。”董希淼说。
  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总体看,信贷结构仍在延续不断优化态势。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8.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2%;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6.9%。这些贷款的增速都高于同期全部贷款的增速。
 
企业和个人房贷贷款利率进入“3”时代 进一步下行 面临“双重压力”
 
 
 
  当前,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我国企业和个人房贷贷款利率已进入“3”时代,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这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利率环境。
  记者从人民银行获悉,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5%,比上月低5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2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9%,比上个月低15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65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这是在政策积极引导下实现的。”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政策利率稳步下行,带动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维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利率环境对实体经济总体是支持性的。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一季度,人民银行通过降准释放充裕的流动性,同时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2月LPR一次性大幅下行25个基点;二季度,人民银行又明确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下限、下调房贷首付比例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引导房贷融资成本下行。
  “伴随通胀的总体回升,实际利率也在下行。”有市场人士表示,CPI自2月起连续保持正增长,PPI降幅不断收窄,下半年预计我国物价水平还将稳步回升。随着通胀指标上升,实际利率也呈回落态势。
  对于下一步利率趋势,业内人士表示,利率下调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其中,内部约束主要指的是净息差压力。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进一步降至1.54%的历史新低,银行普遍反映通过利润补充资本的能力受到约束。“利润是当前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来源,净息差继续收窄会影响银行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可适度减缓银行净息差收窄的速度,但又会影响居民端消费,而且还要防范出现“手工补息”等不规范行为。综合来看,利率水平的进一步下调,需要平衡好银行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此外,汇率方面,由于市场上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出现反复,美国政策利率仍阶段性维持高位。尽管相较于日元、韩元以及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普遍超过5%的贬值幅度,人民币汇率最有韧性,但利率调整也需要考虑对汇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