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三大趋势→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公布了2023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总的来看,2023年商业银行总体运行稳健,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

 
  就市场关注的不良贷款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其中,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银行,且较年初上升。资本充足率方面,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06%,较上季末上升0.29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12%,较上季末上升0.22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4%,较上季末上升0.18个百分点。另外,去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下行趋势不减,四季度末更是跌破1.7%,至1.69%,逐季下行的数据反映银行仍面临息差收窄压力。
 
  透过数据看发展大势,2024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净息差和资本补充情况将如何演变?围绕这一焦点话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专家表示,随着实体经济稳中向好,企业主体经营情况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延续平稳态势,不良率指标有望稳中趋降。综合考虑资产端与负债端表现,商业银行还将存在息差收窄压力,但总体可控。此外,银行业对于资本补充的渴望不减,年内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发行量或将增大。
 
  趋势一不良率指标或将稳中趋降
 
  2023年,银行业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大不良处置力度,防范化解潜在不良风险,资产质量整体向好。
  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万亿元,较上季末基本持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99.3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94.8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4.5万亿元。2023年末,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4.2%,保持在较低水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商业银行不良率逐季下降,反映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促进国内经济稳步向好,带动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改善,同时也得益于银行部门经营能力稳步提升,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大等。
  据了解,2017年以来,银行业累计处置银行不良资产达18万亿元,盘活了大量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将资金投向更有效益、更具前景、更需支持的领域。2023年,全年处置不良资产达3万亿元,保持处置力度。
分机构类型来看,四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26%、1.26%、1.75%,较年初均有下降。但农商行不良贷款率高达3.34%,并且较年初上升。
  “农商行不良率上升主要与基础客群类型及不良处置渠道少、难度大有关,需要客观看待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与大行和股份行之间的经营表现。”周茂华表示,去年四季度末农商行整体不良率低于近三年均值,略高于历史均值水平,整体看不良率维持稳定,处于合理可控区间。农商行等中小银行需要持续完善内部治理,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提升经营能力与风控能力。
  谈及今年银行不良率情况,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随着宏观政策力度强化以及针对性政策密集出台,城投债、房地产领域的潜在风险将得到有效缓释。预计2024年银行业不良率总体将保持平稳,不良生成率维持稳定,银行业整体风险可控;部分信贷结构较好、风险处置充分的银行,整体不良率可能稳中趋降。
趋势二资本补充需求有所上升
 
  “做生意需要本钱,资本就是商业银行的本钱,直接决定了生意能做到多大规模,是银行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本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符合监管要求。2023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06%,较上季末上升0.29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54%、12.12%,均较上季末上升。
  但正如人民银行在《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指出,相对而言,国内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存在较大资本缺口。例如,由于目前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P/B)为0.58,通过发行普通股等外部渠道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能力较为有限。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净息差缩窄及大财富条线非息收入继续承压等影响,2024年商业银行盈利增速大概率会在低位徘徊,而稳增长背景下信贷投放有望继续高增,资本消耗大概率快于利润增长,行业仍会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已经在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对银行业精细化资本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4家国有大行还面临着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达标要求,存在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工具的需要。从银行自身发展来看,持续的资本补充是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基础。
  曾刚预计,2024年,各类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以及TLAC工具(4家国有大型银行)的发行量将有所上升。考虑到金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优质资产较为缺乏,充足的市场需求能为银行各类资本工具发行提供较为良好的市场环境。
  “2024年银行资本补充面临一定压力,尤其是部分融资渠道相对窄、经营能力相对弱一点的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会更大一些,通过专项债资金补充资本仍有需求。”周茂华说。
 
趋势三净息差收窄压力总体可控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信贷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近几年贷款利率下降较多,银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净息差收窄压力增大。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量逐步扩大,但净息差和资产利润率处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去年四个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逐季下行,分别为1.74%、1.74%、1.73%和1.69%,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更是首次跌破1.7%关口。资产利润率下行趋势也较为明显,四个季度分别为0.81%、0.75%、0.74%、0.70%。分机构类型来看,四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62%、1.76%、1.57%、1.90%。
  保持合理的净息差水平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防范风险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实际上,为稳定净息差,金融管理部门和商业银行作出诸多努力,在加强负债管理上下功夫。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主要银行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和市场形势已连续四次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多家中小银行跟进,进一步压降负债成本。
  展望今年,专家表示,商业银行净息差可能还将收窄但压力或将有所缓解。“商业银行可通过更大幅度调降存款利率、努力提高活期存款占比等来对冲息差压力,但预计息差收窄趋势还将延续、整体可控。”薛洪言分析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存量贷款重定价效应会在今年体现出来,以及地方政府平台债务置换、低息的基建类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占比提升等也会对息差产生压力。
  “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有望维稳,收窄压力可控。”周茂华表示,预计接下来商业银行将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定期存款占比仍高。但另一方面,经济稳步恢复带动实体融资需求回暖,经济活跃带动中间业务收入回升,金融市场转暖也有望改善银行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