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受国务院委托,就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金融工作情况作报告。本次报告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金融业运行和监管工作情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等方面总结了金融工作的主要进展及成效,并从六大方面介绍了下一步工作的主要考虑。

 
  在本次报告中,潘功胜表示,金融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切实加强金融监管,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22年四季度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广义货币(M2)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从总量来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以来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截至2023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0%,在保持物价稳定的情况下有力支持经济恢复。
 
  结构方面,调增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增加洪涝灾害受灾严重地区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50亿元,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期限至2024年末,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期限至2024年5月,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工具。截至9月末,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总计7.0万亿元。
 
  价格方面,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分别累计下降20个、25个基点,引导1年期、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累计下降20个、10个基点。1至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1%,比2022年同期下降0.32个百分点,其中,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2%,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潘功胜近日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近期,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积累,亮点增多,预期好转。工业、服务业增速均有所提升,市场销售加快恢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下一步,中国将更加关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平衡,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有力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下一步,要持续用力、乘势而上,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加快经济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本次报告中,潘功胜更加详细阐述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方向。他表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切实支持扩大内需,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并强调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红利,有效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同时,维护好存贷款市场秩序。
 
 
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本次报告也从多个方面予以了回应。除了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9.75万亿元外,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共有204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融资3125亿元。债券净融资7.6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5.9%,保持了融资总量合理充裕。特别是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方面得到有力支持,基础金融服务得到有效提升。
 
  正是在金融有力支持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其中,针对市场高度关注、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的房地产市场,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也在积极见效。基于国内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金融管理部门连续出台房地产金融调整优化政策,有效减轻居民利息负担,改善消费者预期,增强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目前,已有超过22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完成下调,惠及约5000万户、1.5亿人,利率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合计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1600亿元,户均每年减少3200元。本次报告也为接下来的金融发力重点明确了方向:大宗消费以及服务消费等消费需求、薄弱环节、经济转型升级方向、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都将成为重点发力领域。
 
  “总体上我国经济恢复向好,接下来宏观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主动发力。”受访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由于过去3年我国并未实施强刺激政策,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较大,政策工具和政策储备较为丰富,有条件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专家建议,可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强化科技赋能,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三农”、小微企业、新市民等群体金融服务供给,提高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在房地产方面,应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做好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工作。
 
 
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
 
 
  在推动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方面,除了总量稳、结构优,相关的改革开放进程也在持续深化。过去一年里,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持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一省一策”稳步进行,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继续推动,车险综合改革、巨灾保险制度建设不断深化,信托业转型发展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这些政策有力支持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金融业制度型开放水平提升。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应继续优化金融机构结构,特别是推动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和主业。他表示,中小企业目前鼓励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这对中小银行也有启示,可参照我国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法,学习借鉴国内银行业优秀实践,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银行,鼓励其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发展,同时,坚持深耕本地市场。
 
  这也是本次报告中提到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潘功胜强调,应强化大型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推动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和主业。此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加长期资本供给,强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各类专业投资机构长周期考核评价机制。稳妥有序推进信托行业转型发展。强化保险保障功能,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康发展。促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对于金融开放,过去一年里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对外开放,完成开放新措施的法规修订和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2023年1至9月份,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39万亿元,同比上升23%,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更多企业和银行被纳入贸易便利化政策范围,多边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潘功胜表示,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将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构建与金融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提高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本领。例如,扎实推进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工作,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推动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中美审计合作机制。深化与香港资本市场合作。研究推出一揽子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深入推进贸易外汇便利化等政策措施。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构建海外投资风险预警防控体系,维护外汇储备资产安全和规模稳定。坚持多边主义原则,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治理,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全面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报告也着重介绍了金融业运行和监管情况。总体来看,当前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总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一组数据也有力证明了上述观点。截至2023年6月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449.21万亿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66%、1.62%,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8%,证券公司平均风险覆盖率、平均资本杠杆率分别为255.38%、18.78%,信用风险处于可控水平,损失抵御能力总体较为充足。
 
  同时,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保持韧性和活力,金融监管制度不断健全。过去一年里,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建立大型支付平台企业联合监管长效机制,平稳完成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大部分突出问题整改,工作重点转入常态化监管。组织开展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持续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和保险公司评估和监管制度。推进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强化外汇市场监管,完善外汇业务真实性管理机制。积极运用监管科技,提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当然,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坚守金融监管主责主业,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是长期课题。本次报告强调,要强化审慎监管,并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金融活动必须持牌经营,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监管处置非法金融活动,确保金融监管全覆盖、无例外。”潘功胜指出,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合作。加强金融消费者适当性管理,强化投诉源头治理,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更是长效之举。根据本次报告,将加快推进金融稳定法立法工作,推动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信托法、票据法、反洗钱法、外汇管理条例等重点法律法规修订,推进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保险资金运用监督管理条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公司债券管理条例等重要立法修法项目。研究完善金融领域定期修法协调机制。
 
  在金融反腐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潘功胜表示,要强化政治监督、日常监督,加强对关键人员、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持续管理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造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金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