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持续滴灌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

  6月末,广义货币(M2)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1.3%、9.0%和11.3%;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9个百分点;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4.8个百分点……一组组数据显示,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政策传导效率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业内专家认为,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加快出台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从总量看,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从利率看,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当前,伴随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增大,中国出口增长面临压力,国内经济恢复仍将更多依赖内需。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建议,未来,金融政策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安排,确保对基建、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有力支持了经济发展恢复向好。
 
  上半年,人民银行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切实服务实体经济。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02万亿元。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货币投放总量足够,金融更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恢复的需要,同时也较好地保持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从利率看,上半年,人民银行持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降10个基点。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6月份LPR报价利率的下降,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促进信贷有效需求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来看,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比上年同期低25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8%,比上年同期低107个基点。
 
 
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
 
 
  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还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持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其中,小微和民营企业是金融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多种政策支持工具,全力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发展。例如,6月30日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继续用足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已经累计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398亿元,支持增加普惠小微贷款2.2万亿元;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期限从今年6月末延长到了2024年末,并进行优化调整,激励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总的来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实现了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2023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7.7万亿元,同比增长26%。普惠小微授信户数5935万户,同比增长13.3%;5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7%,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在叶银丹看来,增加2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一方面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将降低金融机构资本成本,从而激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
 
  展望下半年融资环境,业内专家认为,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带动下,金融机构对相关领域信贷支持力度有望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基础设施是今年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抓手,上半年,金融继续拉动基建投资,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银行也加大了配套资金支持力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数据显示,6月末,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5.8%,有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739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资金支付使用比例已超过70%,在资金支持下,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总体保持较快增长,6月份建筑业PMI也保持在55%以上的较高区间。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上半年,各家银行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放力度,助力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性作用。”叶银丹分析称,上半年的信贷数据显示,银行对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呈现出“量增价降”特点。从总量来看,上半年,银行针对基础设施领域的贷款投放力度持续增大,中长期信贷加速增长;从价格来看,中长期贷款利率下降明显,有效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成本。
 
  除了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以外,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逆势增长更值得关注。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12.81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亿元,占全部信贷增量的81.5%。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体现了政策持续鼓励银行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同时,去年以来集中开工的基建项目施工及保交楼配套融资需求也对企业中长期贷款起到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