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金融业将更加奋发有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产业数字金融作为新时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迫切需要融合场景生态和技术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构建金融业务发展新格局。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专家们共同探讨产业数字金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和产品服务,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今年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数字金融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构建产融共赢生态,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的效能,是赋能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随着数字技术和产业互联网不断发展,企业端数据能够被有效利用,促进了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衍生出产业数字金融这一新型服务模式与业态。产业数字金融是以数据为重要生产要素,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为特定产业提供投融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财务管理、国际业务、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金融业态。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和命脉,也是我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着力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制造业能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为重要突破口,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智能化、高端化与绿色化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为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产品质量能够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企业生产过程清洁高效以及产业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产业数字金融助力制造业融资、保理等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并为其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金融服务和产品。例如,华夏银行构建了系统全流程数字化的产业数字金融平台,积极依托有一定数字基础的制造业产业核心企业实现系统相连,运用数字技术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数字保理、数字信贷等产业数字金融服务。
 
  第二,制造业核心企业基于自身品牌积累的声誉主导构建了产业数字金融平台,通过“金融服务+产业运营”双轮赋能的方式重构了传统金融生态中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并助力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例如,海尔集团构建了产业综合运营服务平台(海尔产业金融),将智能制造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通过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方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低成本与高效率的金融产品,还助力了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与转型升级。
 
  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开始主导构建产业数字融资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助力产业数字金融有效服务制造业发展。现阶段,我国多个省(市)政府纷纷与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合作搭建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助力制造业企业从不同细分场景获得定制化与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如南通市构建的“长三角产融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由政府主导建立、多家银行合作参与,围绕产业链内企业需求和特定业务场景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从产业数字金融所处外部环境来看,政策因素指明了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数字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经济波动等经济因素影响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重点内容与必要性。从产业数字金融内部参与主体来看,制造业的行业发展周期和数字化转型进程、产业数字金融机构的数字技术使用程度和场景触达能力也是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
 
  相关政策为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金融科技要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实施。这一规划表明产业数字金融的根本方向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22〕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银行业与保险业要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打造数字化的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并推进企业客户业务线上化,加强开放银行接口和统一数字门户建设等。《指导意见》指出产业数字金融是银行业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并进一步细化了产业数字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建设这一发展方向,且鼓励产业数字金融机构探索开放银行接口、统一数字门户等服务模式。
 
  (二)经济因素
 
  第一,数字经济规模奠定了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41.5%。数字经济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奠定了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随着数字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制造业企业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可为产业数字金融提供大量丰富的多维度数据资源,助力金融机构基于特定场景高效地评估企业的信用资质。同时,制造业企业也能不断提升关键业务环节的效率和协同发展的效果,实现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
 
  第二,经济结构改变了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虽然我国现阶段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还存在缺乏核心技术、低端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过低等问题,亟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并鼓励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在制造业不同细分产业的转型过程中,其融资需求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例如,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先进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业的产业融资,限制了高污染、高耗能与产能过剩的制造业融资。可见,金融机构根据制造业细分产业的转型方向,调整相关发展战略和金融措施,经济结构转型改变了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
 
  第三,经济波动提高了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受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的供应链面临着断链威胁。经济波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完善产业数字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设施、监管规范以及风险控制模式等建设,可以及时满足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生态圈内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需求,提高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为抑制经济波动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具有重要价值与作用,我国亟须通过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以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制造业行业因素
 
  第一,制造业的行业发展周期影响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其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初创期制造业行业面临较高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财务数据不完整、缺少足量抵(质)押品。因此,产业数字金融通过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等为制造业初创期行业提供股权投资。随着行业进入发展期,其技术禀赋和生产能力逐渐增强,注重完善供应链布局,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数字金融目前主要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满足供应链流动性需求,防范断链风险。成熟期行业通常拥有更成熟的生产能力和更稳定的现金流,更注重投融资、债务管理和资产运营等方面的产业数字金融服务,以优化财务结构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此外,产业数字金融还向成熟期行业提供可互操作的金融服务模块,核心企业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定制金融服务,并将其开放给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共享和开放发展。行业进入转型期,面临市场变革和业务模式重塑的挑战,需要适应新兴技术和市场趋势。产业数字金融可以提供技术创新投资和专业金融咨询服务等,支持行业向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创新。
 
  第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影响数字足迹的可获得性,进而影响产业数字金融的开展基础。对于数字化转型程度较低的企业,产业数字金融机构难以捕捉和抓取其数字足迹,更无法使用多方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导致产业数字金融缺乏开展基础。对于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产业数字金融能够基于更完善的数字足迹建立更系统的数字信任体系,提高服务覆盖范围和风险控制效率。
 
  (四)产业数字金融自身因素
 
  第一,产业数字金融机构的数字技术使用程度影响其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本与效率。数字技术能提高产业数字金融机构的信息获取维度、业务处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首先,通过物联网等技术,产业数字金融机构能获取企业仓储、物流、销售等更多维度数据并开展信用评估,不再局限于财务数据,使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能获得金融服务;其次,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实现金融机构业务自动化处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最后,产业数字金融机构能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开展动态风控,也能借助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实现信息交叉验证,避免欺诈风险。因此,在数字技术赋能下,产业数字金融能服务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促进制造业的创新与协调发展。
 
  第二,产业数字金融机构的场景触达能力影响其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与精准性。一方面,较强的场景触达能力使产业数字金融机构更深入了解市场变化和企业财务状况,能在制造业企业产生流动性问题之前,及时向其提供融资,提高产业数字金融服务的前瞻性;另一方面,较强的场景触达能力使产业数字金融机构可以与企业实时交换数据和市场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风险状况、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和建议。
 
  促进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完善产业数字金融的顶层设计和激励措施,引导产业数字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可考虑制定明确的产业数字金融发展战略,包括明确的定位、发展目标、政策导向和推进路径,降低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政策不确定性。用好税收减免与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杠杆和示范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跟投跟贷。各级政府可以设立科研项目、提供创新奖励,吸引更多高校完善产业数字金融的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更多创新团队参与产业数字金融的研发和应用。各级政府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实践经验,共同推动产业数字金融发展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第二,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制造业企业参与产业数字金融生态的积极性。一方面,丰富和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产业数字金融的开展奠定基础。完善制造业产业园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合数字化服务商、技术专家、培训机构等资源,为制造业不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合适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工业APP、技术咨询等服务。用好数字化转型税收优惠政策与专项投资基金等,提高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大对数字技术的普及教育投入,重视数字技术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制造业从业者数字素养。另一方面,提高制造业企业参与产业数字金融生态的积极性。政府可考虑扩大试点金融链长制,与制造业产业链长制对接,依托产业链延伸金融链,利用金融链完善产业链,使金融服务与各地制造业发展需求联系更紧密。可牵头建立产业数字金融发展联盟,加强银行、保险公司、电商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制造业企业等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普及产融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提高制造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丰富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模式。一方面,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重点业务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组织流程变革和金融数据安全合规应用等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通过遴选样板示范工程,总结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指南,使高效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机构发挥头雁效应和带动作用,推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打造协同合作的金融生态。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丰富产业数字金融服务模式。打造绿色产业数字金融、跨境产业数字金融、科创产业数字金融、乡村产业数字金融等特色模式,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需求。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产业数字金融机构海外展业、国际合作、人才引进,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产业数字金融集群。
 
  第四,完善数据治理机制,构建产业数字金融监管体系。一方面,加强产业数字金融的数据合规治理。完善产业数字金融领域的数据确权机制,落实用户授权、分类分级、最小够用、全程防护等数据共享标准指引。积极稳妥应用多方态势感知、联邦学习、差分隐私等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确保数据交互安全、范围可控。另一方面,完善产业数字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明确产业数字金融业务的准入门槛和风险管理规则,提升产业数字金融的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打造良好的市场生态与竞争秩序。建立产业数字金融监管沙盒,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开展产业数字金融创新,经过审慎评估后开放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