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补血”力度 多渠道处置不良 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提速前进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有序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兼并重组、多渠道补充资本、大力处置不良资产等工作稳步推进。当前,大部分中小银行经营稳健,少数问题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业内专家表示,今年经济逐步回暖将为中小银行化解风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随着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深入推进,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望进一步降低。

 
  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银行在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面临着公司治理不善、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有序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兼并重组、多渠道补充资本、大力处置不良资产等工作稳步推进。当前,大部分中小银行经营稳健,少数问题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3月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过去的3年,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从600多家降到300多家,降了一半,不少省份目前已经没有高风险机构。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支持中小银行防范化解风险仍是全国多地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业内专家认为,随着2023年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深入推进,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望进一步降低。
 
 
中小银行风险化解加快推进
 
  中小银行是我国银行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银行体系中数量最多、最具发展活力的部分。因为种种历史原因,中小银行也积累了一些风险,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中小银行经营出现问题,多数情况下与当地经济转型遭遇瓶颈有关系。”谈及多数中小银行风险点的来源,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若银行机构违背审慎经营原则,就可能会与旧经济捆绑过深,背上沉重的包袱,既无法腾出空间支持新经济发展,自身转型也被耽误,改革化险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中小银行是地方普惠金融服务的生力军,在服务地方居民储户以及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稳妥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事关发展大局。
 
  “如果地方金融机构遭遇经营转型困境,会直接降低地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薛洪言认为,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既能消除金融体系自身的风险隐患,也能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和空间。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继续加快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等各项工作。1月13日,银保监会在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时就提出,要扎实推进中小银行保险机构改革化险。积极稳妥推进城商行、农信社风险化解,稳步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鼓励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业内专家预计,今年经济逐步回暖将为中小银行化解风险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2023年宏观经济确定性复苏,实体经济各主要行业相继迎来反转向上周期,银行‘造血’能力有望显著回暖,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薛洪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支持,借助重组并购等市场化手段,问题中小银行的潜在风险隐患有望得到根本性化解。”
 
 
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仍需提升
 
  充足的资本是中小银行抵补风险的重要防线。长期以来,由于资本补充工具较为有限,和大中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在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日益丰富,如转股型永续债、地方专项债等产品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薛洪言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地政府相继“出手”,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过去的3年,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了5500亿元专项债券,专门用于补充中小银行的资本金。”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政府在2023年财政预算报告中提到,要将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列入财政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中小银行专项债的使用。
 
  近日,河北省财政厅在《关于2023年省级预算公开有关事项的说明》中披露了当地中小银行专项债的最新进展:今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向该省下达用于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50亿元。陕西省财政厅表示,2023年,要加强政府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投后管理,指导金融机构通过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争取优质股东投资等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提高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
 
  在业内专家看来,专项债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虽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从本源上看,中小银行仍需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
 
  “工具创新解决的只是渠道和路径问题,无论是股权性融资还是债权性融资,资金提供方看中的始终是中小银行自身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和业绩增长空间。”薛洪言认为,对中小银行来说,要从战略上重视资本补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采取措施补充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中小银行也要积极夯实内功,不断提升经营绩效,为资本补充创造更好的条件。
 
 
持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
 
  在业内专家看来,当前,我国银行业整体的资产质量持续得到夯实,拨备计提普遍较为充分,但行业内部出现了较大的分化。以上市银行为代表的大中型银行,不良资产化解普遍较为充分,资产质量持续向好。“相对而言,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加速处置不良资产有助于减少资本占用,提高中小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如何才能帮助中小银行“精准拆弹”,摆脱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
 
  “目前,一些省份已经开展了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通过创新不良资产处置途径加快核销力度。”薛洪言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去年年底,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与2021年1月首次试点不同的是,本次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注册地位于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广东、甘肃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也被纳入了本次试点机构范围。
 
  “接下来,需要鼓励多元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创新处置方式,提升不良资产处置专业水平,提升处置效率。”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降低不良资产率水平,中小银行还需不断完善业务管理,建立科学考核机制,持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与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