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内生增长动力增强: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稳定向好态势
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其中,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117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从信贷结构来看,12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500亿元,同比多增1522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的44%,较11月份提升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升9个百分点。
在业内专家看来,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整体上显示,金融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强劲,表明企业看好后续需求复苏前景,信贷内生增长动力持续加强。
“总体来看,202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63万亿元,基本符合预期。”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年初以来,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呈现“供需两旺”态势,项目储备较为充足,部分国有银行信贷增长较为迅猛,信贷“开门红”效应明显。
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强势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认为,年底信贷投放平稳收官,更多的是为来年储备项目。去年上半年,个人贷款受疫情影响较大,不过,全年已较2019年同比多增。
分部门来看,12月份,企业部门贷款新增5953元,比上月少增1859亿元,但比去年同期多增170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097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减3831亿元和3132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550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522亿元。
“中长期贷款保持强势增长说明金融机构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发力,贷款结构有所优化。”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
与温彬观点类似,采访中多位专家均表示,对公中长期贷款持续高增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基建配套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稳定向好。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2020年以来,银行业通过加大资源配置、创新金融服务,使制造业贷款总量实现了较快增长。以工行为例,截至2020年末,工行境内投向制造业的各项贷款余额超1.8万亿元,增幅超过全行贷款平均增幅;中长期制造业贷款较2020年年初增长超2000亿元,增幅近50%。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信贷结构较前期持续优化,表现为短贷增长有所放缓,中长期贷款始终保持较高景气度,7至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合计新增3.94万亿元,同比多增1.54万亿元,下半年宏观经济呈现持续修复格局,加强了信贷内生增长动力。”王一峰认为。
涉房类贷款趋谨慎
在制造业贷款稳步增长的同时,房地产贷款增长却面临趋缓态势。
在温彬看来,12月份居民新增贷款的减少,或与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渐发挥效果有关,同时,近期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反复,或对消费形成一定制约,引起短期消费贷回落。
2020年12月3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从2021年1月1日起,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及机构类型,分档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进行管理。
据一位国有大行信贷部门负责人透露,最近行内对涉房类贷款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具体还没有量化。
不仅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去年四季度以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也有放缓迹象。“个人按揭贷款由于有抵押,加上计提拨备比例低,更受银行欢迎,去年上半年,各家银行对个人按揭贷款发放量较大,到了四季度,额度已基本用完。”一位城商行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各行部署信贷投放重点
新年首月的信贷投放“风向标”意义总是备受市场关注。业内人士预计,整体信贷投放在2021年1月将保持较好水平,有望实现“开门红”,也为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形成支撑。
“一般而言,每年的1月份都是信贷投放的旺期,去年底的项目储备较为充分,目前来看,新年首月信贷投放增速较快。”某国有大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透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2021年信贷投放重点,各行也在近期进行了部署。工行表示,将围绕调结构、补短板、强活力等方面优化投融资布局,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流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农行提出,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着力支持一批优质科创企业,为国家科技创新工作注入更多金融资源。
“2021年,银行信贷资金将重点流向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领域,也将是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重要发力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