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金融数据符合预期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修复进程加快推进

  人民银行12月9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专家认为,综合来看,11月份M2增长和新增社融略超预期,新增信贷规模基本与预期相符;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新增社会融资略超市场预期
 
  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较上月小幅放缓0.1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11月份新增社融略超市场预期,表内贷款和政府债券比去年同期多增幅度较大,对社融形成贡献。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11月份新增社融规模环比多增,主要因为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季节性回升。
 
 
  从分项来看,温彬分析称,受近期个别信用债券违约影响,11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仅有862亿元,创下2018年10月以来的单月最低,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增1660亿元和2468亿元,说明信用债违约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风险偏好降低。
 
  温彬认为,11月份政府债券融资4000亿元,虽然发行规模较8月份和9月份的峰值有明显回落,但仍比去年同期多增2284亿元。据悉今年地方债发行任务基本完成,一般债券发行完成100%,专项债券发行完成94.6%。
 
  11月份信托贷款减少1387亿元,同比多减714亿元。王青认为,信托贷款多减仍与监管持续严查房地产信托有关。
 
M2增速反弹 M1增速续创新高
 
  11月末,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本月财政存款减少185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减594亿元,但比上月多减10907亿元,财政支出对货币投放形成贡献。“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0%,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新高。”温彬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复苏持续向好。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支持经济向潜在产出回归。同时,也强调了要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根据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及时调节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一方面,特殊时期出台的政策将适时适度调整;另一方面,对于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温彬表示,11月份信贷结构有所优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
 
  分具体部门来看,温彬分析称,11月份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887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681亿元,说明金融加强对制造业、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发挥积极效果,基建等中长期投资逐渐发力;11月份短期贷款增加734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909亿元。
 
  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04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60亿元。王青分析称,11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仍处高增状态,但多增规模少于此前月份,除受信贷额度制约外,也与商品房销售边际“降温”态势相一致。
 
  “居民部门短期贷款新增248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44亿元,主要是由于消费逐渐改善,汽车等消费旺盛带动消费信贷需求增加。”温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