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为协同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工厂车间,生产忙碌;山乡田野,春耕正忙。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蓄力满满的中国经济正在全速运转,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的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
经济议题是每年全国两会的“重头戏”。疫情发生以来,人员流动不畅、物流受阻、消费途径受限,多行业供应链面临应急大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但是,生产运营中的堵点、断点并未完全消除,如何让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全产业链更加顺畅运行,依然是接下来经济领域的重要工作,也将是全国两会聚焦的高光领域。
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对于恢复经济活力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现代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环环相扣,供应链上各家企业的相互依存度较高。上游未能复产,下游就会“断粮”,复产难为“无米之炊”;下游未能复产,上游复产只会造成库存积压,甚至有再次停工停产的风险。特别是在相互依赖度较高的供应链链条中,一个节点链条企业发生风险,将有可能演变成为全链条系统性风险,让整个产业链条运转停滞。因此,稳住经济基本盘,就必须破难点、疏堵点,推动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
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各类金融支持力量持续发力。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设立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广大金融机构及时落实贷款“降价”、还款“延时”的优惠政策,主动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开发信贷产品,千方百计满足企业复工复产资金需求。一季度,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25万亿元,同比多增9608亿元。
接下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继续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各类金融机构需要以更大力度用金融“活水”链接供应链各节点,直接打通产业链堵点、续接资金链断点,助力产业链恢复正常运行。作为金融业的主力,银行业更应继续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服务,运用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方式,开展“全链条”金融服务,让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活络起来。
金融助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需要从重点领域、关键产业做起。汽车、电子、船舶、航空、电力装备、机床等产业上下游链条长,高度依赖供应链体系,对制造业带动作用大;磷肥、农机等基础性产业,连着春耕生产;油气开采、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关系民生保障;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事关就业大局……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的资金需求,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快贷款投放,提供贷款利率优惠,调高相应额度,使信贷审批进一步便利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上居核心地位,拉动复产复工作用明显。金融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需要重点保障核心企业的融资需求,并借助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关键位置,让信贷“活水”快速顺畅地流入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已对21.8万户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日常资金周转支持,余额21.4万亿元;对29.7万户产业链上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余额5.8万亿元;对35.3万户产业链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余额9.3万亿元。下一步,各类银行机构还应加紧梳理产业链条,优先向大企业、头部企业提供融资,并以预付款等形式向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支付现金,推动整个产业链全面恢复生机。
中小微企业是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重要环节,也是复工复产过程中压力最大的企业群体。疫情发生以来,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尽快纾难解困,从中央到地方积极行动,包括财税、金融、社保、外贸在内的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2.55万亿元,同比增长25.93%,远高于各项贷款的同比增速。在接下来的较长时间内,广大中小企业可能仍将面临因疫情导致的需求下降、市场恢复缓慢等问题。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进一步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方案,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和堵点。
由于缺少抵押物、稳定性,以往一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疫情发生以来,多家银行通过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暂时遇到困难的优质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助其快速恢复生产。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帮助银行判断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效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问题。下一步,商业银行可以核心企业供应链为切入点,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获取上下游企业真实交易数据等信息,更充分、准确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风险,并据此更好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生产链条的全速运转,靠的是每一个齿轮的顺畅转动。对金融业来说,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着力点,需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为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复工复产按下金融“快进键”。